萬曆野獲編 (明)沈德符 著
http://club.xilu.com/wave99/msgview-950484-83786.html
●目錄
重印說明
萬曆野獲編序
續編小引
補遺序
補遺跋
野獲編分類凡例
卷一
列朝一
告天即位
奉先殿
京師帝王廟
帝王配享
孝慈錄
御製文集
訪求遺書
賜百官食
國初實錄
監修實錄
避諱
璽文
園廟缺典
陵寢之祭
建文君出亡
龍潛舊邸
年號
太廟功臣配享
賜外國詩
釋樂工夷婦
賜圖記
節假
中秋無月詩
先朝四駿
從龍誅賞迥異
賜講官金錢
廣寒殿
蟒衣
天順年號
英宗即位日期
復辟誅賞之濫
景泰初賜邊臣敕
憲孝二廟盛德
君相異稟
貢鮓貢茶
召對
重修會典
弘治中年之政
進璽
御膳
先朝藏書
御輅
武宗游幸之始
武宗托名
武宗再進爵號
人主別號
帝后別號
御賜故相詩
自服之忌
禁宰猪
禁殺怪事
埧上馬房
伶官干政
卷二
列朝二
世宗入紹禮
引祖訓
世室
御製元夕詩
定策拜罷迥異
嘉靖初議大禮
帝社稷
景靈宮
配天配上帝
會典失載
駁正大禮
獻帝稱宗
邵經邦譏議禮
更正殿名
玉芝宮
齋宮
無逸殿
西內
代祀
聖誕忌辰同日
世宗聖孝
講學見絀
進詩獻諛得罪
賀唁鳥獸文字
廟議獻諂不用
捐俸助工
工匠見知
觸忌
正嘉御寶之燬
符印之式
嘉靖青詞
嘉靖始終不御正宮
大行喪禮
實錄紀事
實錄難據
兩朝仁厚
主上改臣下名
聖主命名
朝覲官進獻
今上聖孝
今上御筆
貞觀政要
沖聖日講
今上待馮保
壬寅歲厄
壬寅上壽
百年四葉
北臺
章奏留中
端陽
七夕
扈從頒賜
六曹答詔稱卿
御座後扇
礦場
礦害
卷三
宮闈
修女戒
母后聖製
國初納妃
天家生母不同
列朝貴妃姓氏
帝王娶外國女
高麗女見疑
故后無諱日
母后在位久
宣宗廢后
封妃異典
帝后祔葬
廢后加禮
英宗重夫婦
英宗敬妃喪禮
景帝廢后
景皇后壽考
憲宗廢后
孝宗生母
萬貴妃
謝韓二公論選妃
鄭旺妖言
頒行女訓
母后諡號
世宗廢后
皇后祔廟之禮
孝烈祔廟
母后減諡
莊肅后喪禮
嘉靖兩后喪禮
母后先祔廟
親蠶禮
李氏再貢女
聖母並尊
兩宮同在位久
今上篤厚中宮
恭妃進封
郊寺保釐
今上家法
東宮妃號
王妃殉節
宮人姓名
文臣賜官婢
卷四
宗藩
論建藩府
元子出閣
聖功圖
太子冊寶
三王並封
立儲儀注
皇子追封
使長侍長
親王來朝
親王迎謁
趙王監國
楊東里議趙王
周定王異志
藩府再建
郡王謀叛貸命
兄王伯王
淮王宗廟稱號
藩國隨封官
安置二庶
下殤追封
慶府前後遭變
二郡王建白
鄭王直諫
鄭世子讓國
景恭王
藩王獻諂
趙王縊死
徽王世封真人
遼王封真人
遼廢王
遼王貴烚罪惡
楚宗伏法
英燿弒逆之由
楚府前後遭變
楚府行勘
存楚
蔡虛臺辨疏
廢齊之橫
宗室通四民業
宗室名
卷五
公主
公主追諡
同邑尚主
公主中使司
儀賓牙牌
公主封號同名
駙馬再選
公主廕冑子
公主下殤特恩
駙馬受制
公主廕敍之濫
勳戚
劉基
李善長
劉璟鐵簡
左右券內外黃
萬通妒死
懼內
武定侯進公
郭勳冒功
大臣恣橫
咸寧侯
忠誠伯
陸炳扈駕功
世官
定襄王
補廕
嗣封新建伯
魏公徐鵬舉
爵主兵主
服色之僭
永樂間後宮父恩澤
外戚封爵同邑
孝穆后外家
沈祿
曹祖
中宮外家恩澤
戚畹不學
戚里肩輿之濫
卷六
內監
內臣禁約
東廠
東廠印
內臣封外國王
賜內官宮人
內臣李德
內臣乞贈諡
內臣妾抗疏
對食
內臣交結
懷恩安儲
劉聚封伯
何文鼎
內臣何文鼎再見
內臣蔣琮附繼曉
內官張永志銘
二中貴命相
內臣何澤
內臣掌兵
鎮守內臣革復
內臣護行
內臣兼掌印廠
馮邦寧
馮保之敗
大璫同姓
張誠之敗
霍文炳併功
內官勘獄
尚衣失珠袍
門豎償命
箭樓
陳增之死
宦寺宣淫
內廷結好
鏇匠
丐閹
卷七
內閣一
丞相
文華殿大學士
王抑菴入閣
布衣拜大學士
六修國史
輔臣殿閣銜
宰相老科第
景泰從龍二俞
雜學士
閣部列銜
閣臣終喪
徐武功賴婚
李南陽相業
詞林大拜
親臣密賚
謝文正驟用
龍子
詞臣論劾首揆
閣部形跡
首相晚途
三相同氣
楊新都守制
閣部離合
首輔再居次
桂見山霍渭崖
輔臣掌吏部
張方二相
星相
內閣密揭
四宰相報恩
吉士不讀書
宰相別領
輔臣掌都察院
宰相出山
發餽遺
兩張文忠
卷八
內閣二
二相詩詞
宰相讞獄之始
禁苑用輿
金書誥命
命名被遇
嚴相處王弇州
計陷
宰相黷貨
權臣籍沒怪事
籍沒古玩
籍沒二相之害
嚴東樓
居官居鄉不同
遠婚
嫉諂
呂光
直廬
大臣用禁卒
宰相世賞金吾
兩給事攻時相
邵芳
新鄭論事矛盾
華亭故相被脅
攻保公疏
保留宰相
大臣被論
絲綸簿
宰相時政記
新鄭富平身後
陳飛
顧文康陸少白
諛墓
五臣
卷九
內閣三
閣臣進御筆
江陵震主
江陵家法
江陵二鄉人
劉小魯尚書
三詔亭
宰相對聯
為李南陽建坊
內閣稱大人
貂帽腰輿
諂附失利
江陵始終宦官
相公投刺司禮
言官論人
浙閩同時柄政
閩縣林氏之盛
沈四明同鄉
李溫陵相
東西王李
太倉相公
親書奏章
王文肅密揭之發
元旦詩
五七九傳
閣臣致政迥異
元老堂名相同
古道
不願拜相
宗伯大拜
太宰推內閣
宰相朝房體制
冢宰避內閣
閣部重輕
大老居鄉之體
兩殿兩房中書
書辦
仁智等殿官
異途中書初授
卷十
詞林
翰林權重
選庶吉士之始
遍歷四衙門
勝國詞臣出使
詞林中舍互改
鼎甲同為庶常
庶吉士失載
醫官再領著作
吉士寫佛經
進士授史官
正統戊辰庶常
武弁保留詞臣
檢討掌翰林院
詞林單名
改名被疑
翰林陞轉之速
翰林建言知名
正德朝鼎甲庶常
庶常再讀書
館選定制
詞臣遷官
庶常授州縣
翰林一時外補
壬戌科罷選吉士
鼎甲召試文
楊名編修
翰林散官
詞林拜太宰
交際
翰林應制
翰林官先奏事
庶常授官
吉士散館
丁未閩中詞林之盛
戊辰詞林大拜
四六
黃慎軒之逐
詞林前後輩
四品金扇
翰苑設教坊
侍從官
宮寮超贈
從龍外遷
坊局
宮僚兼官之異
詞林知制誥
王師竹宮庶
卷十一
吏部一
屢兼二品正卿
借官出使
科道陞州府
傳奉官之濫
方伯致政加銜
堂官笞屬官
九卿揖司屬
嚴恭肅
致仕官
監生選正官
太宰揖吏科
陸沈兩公
鄭蔣翁壻
內閣中書外補
憲臣改學官
任子為郎署
吏部堂屬
吏部見客
吏部三堂俱浙人
司農署銓
璽丞改吏部
掣籤授官
吏兵二部大選
舉吏部
選科道
科道俸滿外轉
臺省互改
四衙門遷客
用違其才
異途任用
添注衞經歷
張西江比部
州同降知縣
老人漁色
人臣漁色無等
京官避大轎
大臣屢逐屢留
大計年分條款
京官考察
外官考察
考察訪單
外察附批
大計不私至親
六年大計
考察破例
卷十二
吏部二
中書考察
辛亥兩察之爭
大計糾內閣
己亥大計糾拾
乙巳兩察之異
銓郎索頂首
都給事陞轉
五賢附察
考察留用一
考察留用二
卑官被察仍留
大計部院互訐
言官例轉反詰
考察脅免
贋書
武弁王官
一時六卿眉壽
文武同時各盛
士大夫癖性
士大夫偉狀
士大夫華整
二品直拜三孤
戶部
海上市舶司
勸農
救荒
金榮襄奪情
陶少卿
西北水田
西北水利
河漕
先朝設海運衙門
海運
永平海運
黃河運道
宣大二鎮漕河
汴河故道
關陝三邊餉道
賈魯河故道
呂梁洪
徐州
泇河膠萊河
膠萊便道
泇河之成
卷十三
禮部一
國初蔭敍
禮部六尚書
尚書贈官
臣下妾諡
封諡同本人名
粗婢得封
胡忠安
禮部三失印
改諡
提學憲臣革復
任子再蔭
尚書久任無贈官
贈禮部尚書
諡號
辛丑二宗伯
董伯念
下諡
南禮部卹典
四字諡
羽流恩卹之濫
非例得封
協理關防
大臣補蔭之濫
宗伯執持
卹贈諫官之謬
牙牌
笏囊佩袋
三世得諡
父子得諡
卻千里馬
先朝進馬
吳悟齋奪諡
吳仙居奪諡再見
邱侍郎獻諛
不識方印
恩詔冠帶之濫
朝班
舊制一廢難復
禮部官房
鄉賢
褐蓋
卷十四
禮部二
滁陽王奉祀官
女神名號
廩生追糧
五嶽神廟
北嶽
祀典
園陵設教坊
孔廟廢塑像
先聖木主
呂仙封號
四賢從祀
加前代忠臣諡號
解池神祠加號
部科
比甲只孫
仕宦譴歸服飾
教坊官
科場一
教職屢為考官
學士兩主會試
十典文衡
金實
考官序次
鄉試取士濫額
奏訐考官
減場解元
順天解元
京闈冒籍
薛文清主試
天順初元會試
會試刻文
京考官被劾
考官爭席
霍渭厓不認座師
師弟相得
貴後拜師
考官畸坐
關節狀元
卷十五
科場二
閣臣典試
有司分考
鄉會分考
科道爭為主考
太座師
李京山門生
薦主同咨
乙丑會試題
甲辰科首題
出題有他意
讀卷官取狀元
鄉試借題攻擊
北場口語之多
禮官誤字
榜後誤失硃卷
廷試
閣試
御史方伯相毆
孫蕡陳遇
洪武開科
開國第一科
鄉會試並舉
二張忠義
吳康齋父
前甲申會元
現任大臣子弟登第
壬辰會元
馬鐸李騏同母
征叛王廢鄉試
典史再舉鄉試
舉人充吏會試
驛丞進士
鄉試遇水火災
內官子弟登第
進士給假
進士百戶
異姓
早達
納粟民生高第
外戚科目
魁元再甲子
卷十六
科場三
三試分占三名
三試三名內
五魁俱詞林
會場遇火
覆試
癸未二首相長子
土舍科目
嘉靖三丑狀元
一榜詞林之盛
兩中鄉試
會場搜檢
子先父舉進士
年伯
戊辰公卿之盛
同科同時宗伯
劉進士晚達
進士房稿
癸未丙戌會元
指摘科場
乙酉京試冒籍
上榜士子三木
登科錄父祖官
宰相子應舉
王國昌
己丑詞林
國師閱文偶誤
陳祖臯
舉人再覆試
宗室應試之始
舉人勒停會試
錄舊文
王李晚成
畿元取鄉人
乙卯應天闈中之異
丙辰兩大老
觀政進士禮不同
旗竿
卷十七
兵部
鐵冊軍
恩軍
文臣改武
邊材
南京貢船
河套
火藥
武弁殺邑令父子
項襄毅占寇
武臣好文
文士論兵
兵部郎敍功
石司馬
日本
日本和親
程鵬起
暹羅
金丹說客
沈惟敬
斬蛟記
征安南
安南納款
仇鸞談兵之舛
殺降
奇兵不可再
武弁報恩
款議有所本
蔡見菴憲使
京營操軍
兵事驟遷
尅復松山
西南諸捷
梅客生司馬
福將
進銀立兵營
名器之濫
武臣自稱
都督將軍
叉手橫杖
卷十八
刑部
國初用法嚴
籍沒奸黨
熱審之始
罪臣家口異法
國學儒臣荷校
法外用刑
朝審主筆
三楊子孫
遣使審恤之始
恤刑
吏役參東廠法司
矐仇人目
梁文康子殺人
叛臣妻女沒官
趙麟陽司寇
告訐
劉東山
嘉靖大獄張本
嘉靖丁亥大獄
再證李福達事
權臣述史
罪臣孥戮
宮婢肆逆
馮益枉死
劇賊遁免
嶺南論囚
王大臣
憂危竑議
乙卯闖宮
廷杖
立枷
江南訛傳
冤獄
冤親
大俠遁免
逸囚正法
手刃逆奴
齊韶冤死
弟子酖師
崔鑑孝烈
卷十九
工部
裴侍郎履歷
工匠卿貳
趙尚書薦賢
朱震川司空
劉晉川司空
邵上葵工部
京師營造
兩京街道
工部管庫
工部差
臺省
湯劉二御史再譴
嘉靖諸御史
御史大夫被論
南北臺員
南御史改北
劉畏所侍御
山西喬御史
房心宇侍御
私書
御史與邊功
按臣笞將領
行酖
言官劾父
臺省之玷
科道被三木
六科廊章奏
吏垣都諫被彈
王聚洲給事
喬給事
羅給事
蝦蟆給事
科道對偶
言官迴避父兄
卷二十
言事
章楓山封事
王虎谷封事
王思再諫
抗疏中輟
一人先忠後佞
又先佞後忠
佞倖建言可採
陸澄六辨
疏語不倫
郭希顏論廟制
武弁建言太黷
詹李二諫官
三御史爭壽宮
張寰應工部
言官一言之失
禁嫖賭飲酒
京職
通政司官
章奏異名
門下省
見朝辭朝
小九卿
周寧宇少卿
中書行人
京官肩輿
楊學錄孝行
欽天太醫官
曆法
俗忌
華夷百刻之異
曆學
頒曆
渾天儀
改造漏刻
釐正曆法
日圭同異
鄭世子論歲差
日食訛謬
一歲節候
居第吉凶
卷二十一
禁衞
錦衣衞
錦衣衞鎮撫司
馬順范廣
駕帖之偽
陸劉二緹帥
晝夜用刑
世錦衣掌衞印
錦衣帥見首璫禮
錦衣官考軍政
史金吾
鎮撫司刑具
儒臣校尉
舍人校尉
禮儀房
佞倖
士人無賴
乳母異恩
詐稱佞倖
武宗諸嬖
主上外嬖
伶人稱字
教坊官一品服
祕方見倖
進藥
同邑二役
十俊
佞人涕泣
滇南異產
卷二十二
督撫
總督軍務
巡撫之始
參贊軍務之始
撫按重輕遼絕
提督軍務
張半洲總督
阮中丞被圍
海忠介撫江南
海忠介被糾
李尚書中丞父子
鄖變
李見羅中丞
許中丞
二李中丞
李斗野中丞
秦中丞
經略大臣設罷
任邱大僚
巡撫久任
列營舉砲
司道
方印分司
憲臣笞屬吏
藩臣笞屬吏
方面官淫縱
藩臣被笞
王吉死廉
藩臬官兼兩省
整飭兵備之始
尹憲使
徐方伯死事
王大參馘倭
布按二司官
畿輔分道
憲臣罪謫
龍君楊少參
馮仰芹大參
鹽運使
鄉紳見監司禮
府縣
知府賜敕
一邑二令
一府二推官
郡守被笞
金元煥
劉際明太守
縣令處分人命
邑令輕重
立碑
嫌名
卷二十三
士人
徐文長
徐文長
張幼予
金華二名士
山人
恩詔逐山人
別號有所本
山人名號
山人歌
王百穀詩
山人對聯
山人愚妄
婦女
命婦朝賀
二婦全邊城
竇氏全印
宰相壽母
三太宰壽母
壽母禍福不同
江陵太夫人
閣老夫人旌表
假曇陽
婁江四王
黃取吾兵部
婦人能時藝
女郎吟咏
妬婦不絕嗣
沈歸德身後
燕姬
廣陵姬
女醫貸命
徐安生
婦人弓足
胡元瑞論纏足
妓女
妓鞋行酒
杜韋
劉鳳臺
俠娼
釣闥
卷二十四
畿輔
煤山梳妝臺
京師舊城
四輔城
西苑豢畜
南內
射所
書院
會館
周宣王石鼓
京師園亭
房山縣石經
京師名實相違
白石
畿南三大
口外四絕
內市日期
廟市日期
京城俗對
揀花掃雪
帳房
外郡
南宋陵寢
雪山
鄚州
入滇三路
貴定縣
靈巖山
風俗
六月六日
傅粉
小唱
男色之靡
火把節
種羊
同川浴
丐戶
技藝
鬬物
李近樓琵琶
宋時諢語
戲物
縉紳餘技
卷二十五
評論
評議大禮諸臣
弇州評議禮
靖康景泰二論
汪南溟文
評論前輩
私史
林居漫錄
袁中郎論詩
評書
著述
獻書被斥
大學衍義
詩禍
呂焦二書
國學刻書
類雋類函
焚通紀
詞曲
蔡中郎
西廂
南北散套
邱文莊填詞
絃索入曲
填詞名手
太和記
填詞有他意
張伯起傳奇
梁伯龍傳奇
曇花記
拜月亭
北詞傳授
時尚小令
雜劇
雜劇院本
戲旦
笛曲
俗樂有所本
俚語
舞名
金瓶梅
卷二十六
玩具
名臣通畫學
時玩
瓷器
好事家
假骨董
定武蘭亭
淳化閣帖
晉唐小楷真蹟
小楷墨刻
舊畫款識
春畫
漢玉印
高麗貢紙
新安製墨
端州硯材
雲南雕漆
四川貢扇
摺扇
物帶人號
諧謔
借蟹譏權貴
優人諷時事
謔語
賈實齋憲使
康吳二尚書
術藝
松江謔語
蘇州謔語
嘉興謔語
吳江謔語
無錫謔語
認族謔詩
四喜詩
咏頭二謔詩
王弱生續句
司馬溫公
太函雲杜二謔詩
嗤鄙
臠壻
衍聖公
私印嗤鄙
顏面
名刺自稱之異
竊舊句
太學不文
王上舍刻木
項四郎
白練裙
非類效仕宦
詩厄
卷二十七
釋道
釋教盛衰
僧道異法
感通寺
女僧投水
酒帘得子
番僧賜印
夷僧行法
主上崇異教
僧道異恩
毀皇姑寺
衣鉢
京師敕建寺
僧家考課
吳江異人
紫柏拈偈
紫柏評晦菴
紫柏禍本
二大教主
憨山之譴
雪浪被逐
禪林諸名宿
西僧
僧慧秀
塔異
塔影
真人封號之異
羽流不列清班
月中仙人
道士娶妻
二瘸子
段朝用
方士亡兩國
道士入直內庭
樂工道士之橫
真人諸印俱備
神仙
談相徐爵遇神人
神佛佑人再生
記前生
張三丰
仙女保薦
仙姑避跡
王子龍
尸解
卷二十八
果報
勝國之女致禍
亡國后妃流落
尹昌隆
仇鬼責人
景泰間逆黨
趙少保祭六大臣
得子失子
戮子
守土吏狎妓
耶律楚材
現報
冤報
仇鬼下隸
燬經謫為冥官
義馬
徵夢
甲戌狀元
儀銘袁宗皋
妖夢
董曠菴尚書
夢宗汝霖
鬼怪
太山主者
穆象元判冥
術士使鬼
三孝廉作鬼
奇鬼
馬仲良戶部
獻縣盜鬼
大風吹人
食人
小棺
鄧子龍香木
草木之妖
周公瑕
沈司馬莊怪
奇疾
京師狐媚
人痾
卷二十九
禨祥
黃河清
先知
甘露瑞雪
獻芝
歲朝牡丹
白鹿
死麟
孿生子之異
元旦日食免賀
鼇山致火災
山裂
土木之禍咎徵
郊壇大風
朝參訛傳
弘治異變
正德龍異
赤眚黑眚
雷震陵碑
地震
萬壽宮災
己亥山水大災
訛言火廟
玉芝非瑞
雨血
妖言進土
花石之禍
衣內出火
叛賊
再僭龍鳳年號
四僭羅平國號
妖婦人
李白洲
馬祖師
武定府初叛
武定府改流
武定三叛
武定四叛
妖人王子龍再見
妖人趙古元
妖人劉天緒
隨僉事
盜賊賦形之異
婦人行劫
發塚
卷三十
土司
土官職名
夷姓
夷酋好佛致禍
夷婦宣淫叛弒
流官屬土府
土官之異
永順彭宣慰
樊噲祠
岳鳳投緬
叛酋岳鳳
大候州
土酋名號
滇南寶井
外國
西天功德國
琉球女入學
西域記
使西域之賞
瓦剌厚賞
夷王名之異
兩使外國不賞
賜四夷宴
活佛
順義王
夷人市瓷器
冊封琉球
出使琉球得罪
烏思藏
紅毛夷
大西洋
利西泰
香山■〈山奥〉
朝鮮國詩文
外國王儀仗
補遺卷一
列朝
聖祖兼三教
義惠侯
里士社士
總裁永樂大典
直諫奇刑
宣宗御筆
宣宗擊射
天順初元盛德
世廟改稱
穆宗仁儉
禁殿更名
聖諭門工
聖學心法
文華殿
禁革齋醮
建吳二庶人
大峪山用舍
大峪山再用
禁中演戲
供御茶
年號別稱
承天大誌
今上史學
重修國史
宮闈
仁廟殉葬諸妃
妃諡
宮詞
萬妃晚倖
選江南女子
女官
採女官
女秀才
夫人封之異(按此條有目無文)
宗藩
親王娶夷女
谷王反覆
公主
主壻遭辱
公主下嫁貴族
尚主見斥
勳戚
武定異封
國公文臣
朱勇卹典
陸炳卹典
內監
封朝鮮
內府諸司
孔廟內臣降香
內廷豢畜
劾大璫子弟
內官定制
內臣罪譴
禁自宮
中官廕冑子
考察內官
鎮滇二內臣
請內官體訪考察
老兒當
閹幼童
內臣辱朝士
內官被劾重譴
內臣賜私印
紀述內臣
王振恩卹
陪臣飛魚服
補遺卷二
內閣
閣臣事寄
閣臣喪子賜賻
內閣密封之體
儒生保輔臣
偽畫致禍
弘治召對
桂文襄受賂
閣臣奉使
閣臣奪情奉差
成化三相之去
正德三相之去
隆慶七相之去
閣臣賜蟒之始
閣臣橫恩之始
贈上柱國
內閣失印
閣臣久任
宰相前世僧
輔臣掌都察院
參高新鄭疏反覆
江陵議分祀天地
辱宰相使者
朱成國張真人
天啟聖聰
歸德去國
致堂胡氏
廕璽丞
兩州同
宰相下獄
詞林
考吉士變體
吉士閣試詩
鄉紳異法
吏部
大計添浮躁
外計及大京兆
士紳怪癖
二胡暴貴不終
後輩侮前輩
汪徐相仇
朝士匿喪
不跪部院
考察科道
星變考察
辰巳考察
宮臣詞臣兼吏科
徐晞三代遭際
施丐
戶部
安南戶口
江南白糧
貢害
歲入
茶式
禮部
郭宗伯論諡
文廟不祀周公
議革張浚祀
孔廟禮樂
孔廟尊稱
考察官議禮不納
命名禁字
尚書被嘲
科場
永樂補試再試
鄉試怪事
科目別舉
不求聞達科
場題成讖
場題犯諱
預傳考官
士子謗訕
贈進士
建文庚辰榜
勳戚司文衡
陳尚書陪所
補遺卷三
兵部
武廟
武臣刺背
請武舉殿試
刺軍
戚帥懼內
武弁之橫
倭患
軍令
武弁僭服
武職比試
家丁
土兵
解軍
刑部
山人蜚語
戊戌謗書附重刊閨範序閨鑑圖說跋
癸卯妖書附續憂危竑議
奴婢弒逆
辱及父兄
賭博厲禁
天順議罰之異
臺省
御史墨敗
科道互糾
苛求姓名
御史阿內侍
臺疏譏謔
言事
疏論奪情
京職
劉文泰
馬從謙
光祿官竊物
曆法
算學
佞倖
太極
兩六卿之進
正德二歌者
名臣一事之失
論芝
督撫
周文襄
白兔
羅汝敬
司道
監司創勢家
士人
周解元淳樸
沈祖量
婦女
命婦以妒受杖
南和伯妾
畿輔
元夕放燈
內府畜豹
建酒樓
禁歌妓
安樂堂
門宮不避諱
淹九
風俗
契兄弟
補遺卷四
著述
經傳佚書
祝唐二賦
忠義錄
季漢書
獻異書
玩具
瑪瑙
書畫學
秦璽始末
印章
諧謔
兵法用烟
嗤鄙
大臣異服
侮人自侮
釋道
道家兩府
道官封爵
番僧封爵
真君封爵
廢佛氏
劄巴堅參
二徐真君之始
薩王二真君之始
張天師之始
真人張元吉
神仙
神名誤稱
禨祥
黃衣人歌
宮殿被災
清明日天變
聖主徵應
婦人髭
不男
牡猿化牝
並蒂瓜
致大鳥
鬼怪
凶宅
土司
人化異類
夷兵
土司文職
緬甸盛衰始末
六慰
大古喇
老撾之始
老撾反覆
夷酋三公
土教官
土官承襲
外國
華人夷官
外夷誇誕
也先誇國寶
奉使仗節
奉使被議
奉使不行
●重印說明
萬曆野獲編三十卷、補遺四卷,明沈德符撰。
沈德符字景倩(一五七八——一六四二),浙江嘉興人,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他從小隨祖父、父親居住在北京,「孩時即聞朝家事,家庭間又竊聆父祖緒言,因喜誦說之」(萬曆野獲編序)。中年以後,他的祖、父去世,他便回到了南方。這時,他仿照歐陽修歸田錄,開始把早年從祖、父聽來的朝章故事,加之自己的其它見聞,隨錄成篇,撰成了萬曆野獲編二十卷、續編十二卷。清代錢枋(字爾載),因「苦其事多猥雜;難以查攷,因割裂排纘,都為三十卷,分四十八門」(萬曆野獲編分類凡例)。本書補遺,是清康熙間沈德符的後代沈振搜輯的,原為八卷,後仍按錢氏例重排,分成了四卷,附於書後,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這部筆記內容較為豐富,上自朝庭典章制度、治亂得失,下至山川風物,乃至文人學士的瑣事逸聞等,都有記載,對史學和文學研究者有一定參攷價值。
一九五八年,本書用清道光七年姚氏扶荔山房刻本為底本出版,當時由謝興堯同志斷句,並參酌了清代一些抄本和其它史籍,改正了一些錯字,校補了某些脫文。現在仍用舊型重印,僅對排印上的錯誤,作了若干訂正。
中華書局編輯部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萬曆野獲編序
余生長京邸。孩時即聞朝家事。家庭間又竊聆父祖緒言。因喜誦說之。比成童。適先人棄養。復從鄉邦先達。剽竊一二雅談。或與隴畝老農。談說前輩典型。及瑣言剩語。娓娓忘倦。久而漸忘之矣。困阨名場。夢寐京國。今年鼓篋游成均。不勝令威化鶴歸來之感。即文武衣冠。亦幾作杜陵夔府想矣。垂翅南還。舟車多暇。念年將及壯。邅迴無成。又無能著述以名世。輒復紬繹故所記憶。間及戲笑不急之事。如歐陽歸田錄例。幷錄置敗簏中。所得僅往日百之一耳。其聞見偶新者。亦附及焉。若郢書燕說。則不敢存也。夫小說家盛於唐而濫於宋。溯其初。則蕭梁殷芸。始有小說行世。芸字灌蔬。蓋有取於退耕之義。諒非朝市人所能參也。余以退耕而談朝市。非僭則迂。然謀野則獲。古人已有之。因以署吾錄。若比於野人之獻。則美芹十論。當時已置高閣。非吾所甘矣。編中強半述事。故以萬曆冠之。萬曆三十四年丙午仲冬日。沈德符題於甕汲軒。
●續編小引
今上御極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堯舜之世。雖困處菰蘆。然詠歌太平。無非聖朝佳話。間有稍關時事者。其涇渭自明。藿食者。但能粗憶梗概而已。至於風氣之轉移。俗尚之改革。又漸與往年稍不同。蓋自丙午丁未間。有萬曆野獲編共卅卷。棄置廢簏中。且輟筆已十餘年而往矣。壯歲已去。記性日頹。諸所見聞。又有出往事外者。胸臆舊貯。遺忘未盡。恐久而幷未盡者失之。遂不問新舊。輒隨意錄寫。亦復成帙。緒成前稿。名曰續編。仍冠以萬曆。其事亦有不盡屬今上時者。然耳剽目覩。皆德符有生來所親得也。昔吾家存中。身處北扉。淹該絕世。故筆談一書。傳誦至今。吾家石田。雖高逸出存中上。終以布衣老死吳下。故所著客座新聞。時有牴牾。德符少生京國。長游辟雍。較存中甚賤。而所交士大夫。及四方名流。聚輦下者。或稍過石田。因妄為泚筆。總之。書生語言。疵誤不少。姑存之以待後人之斥正。或比於玄怪瀟湘諸錄。差為不妄。今聖人在宥。當如紀年所稱萬數。與天罔極。野之所獲。正不勝書也。萬曆四十七年己未歲新秋題於敝帚齋。
●補遺序
先高祖孝廉公。撰萬曆野獲編二十卷。又續編十二卷。精核該博。凡朝常國典。山川人物。鉅細畢舉。惜未及梓。至崇禎末。長溪為萑苻之藪。流離播遷。累世琬琰。具已澌滅。是編所存。僅十之四五。振自束髮受書以來。撫卷尋繹。輒為扼腕痛悼。歎遺編之失守也。猶幸天假之緣。原目俱在。得以知其殘缺。藉以搜訂。辛卯壬辰間館禾城。旁徵博詢。所見不下數十餘冊。無如傳鈔互異。訖無全編。惟桐川錢氏所藏。得自梅里朱氏。較多於他本。而質之原目。亦止十之六七耳。爾載先生更為列門分部。事以類序。惟次第非復本來。然頗便於展覽。因以錢本為主。而彙集諸家所藏。視錢本之所缺者而抄附之。又共得二百三十餘條。作為八卷。覆校原目。一無所遺。振竊大幸是書之得全。不敢謂小子搜緝之力。而豐城劍合。先高祖之靈。實憑式之也。康熙癸巳閏五月五世孫振謹識。 【(據康熙寫本補)】
●補遺跋
錢牧齋云。自王李之學盛行。吳越間學者拾其殘瀋。相戒不讀唐以後書。而景倩獨近搜博覽。其於兩宋以來。史乘別集。故家舊事。往往能敷陳其本末。疏通其端緒。家世仕宦。習聞國家故事。且及見嘉靖以來名人獻老。講求掌故。網羅放失。勒成一家之言。以上史館。惜其有志而未逮也。朱竹垞詩綜。亦全錄此文。但於勒成一家之言下。節去以上史館四字。幷易下句為惜其未就也。謹按牧齋先生有志未逮之語。謂上史館也。今詩綜所易。則直視此編為未就之書矣。恨振生也晚。哲人已逝。不獲以此全帙奉正。而受之先生之言不我欺也。 【(沈振撰。據康熙寫本補)】
●野獲編分類凡例
秀水沈景倩先生。以萬曆戊午舉于北畿。祖父皆以進士起家。景倩初隨寓京師。該洽好古。日讀書一寸。所交卿士大夫。及故家遺老。中官戚里。習聞前朝掌故。沿革折衷。攷之往昔。驗之將來。其是非予奪。一出于公。而不為門戶偏黨。此史家必當取材者。但隨時紀錄。缺失甚多。即其自敍。云僅得往日百之一。後復合成續編。而遺目及編中所載之錄于前書者。往往不可得見。朱竹垞檢討。向日抄傳未全。歸田之後。多方搜輯。略已具備。余得借觀。苦其事多猥雜。難以查攷。因割裂排纘。都為三十卷。分四十八門。庶便因類檢尋云。
凡分類之書。皆先立篇目。後集其事詞以相從。今此編止就所有者各為標出。或以官。或以人。或以事。條章粗列。各以類聚。取明白易曉。非敢好立異同。編中次第。多因篇首之年月。其後有追敘以前與傍及者。概不暇細為分析。
昔人云。君子言欲純事。書欲純理。詳于誌常。而略於誌異。今此編。上自宗廟百官。禮文度數。人才用舍。治亂得失。下及經史子集。山川風物。釋老方技。神仙夢幻。閭閈瑣語。齊諧小說。無不博求本末。收其是而芟其偽。常者固加詳。而異者不加略也。六朝唐宋以來。說家概然。有識之士。知無譏焉。
康熙庚辰八月。桐鄉錢枋識。